鼓响大堰垱
——英国威廉希尔公司_官方网站:大堰垱镇新农村建设印象
“锣鼓敲起来,龙狮舞起来,红红火火闹起来,人人笑开怀,我们几姐妹,个个斗志昂,真诚表心愿,歌唱大堰垱……”今年7月1日,英国威廉希尔公司_官方网站:大堰垱镇政府大礼堂,台上民间艺人敲打澧州大鼓,演唱着自编自导的节目,鼓声和着时代的节拍,说唱大堰垱人如今幸福甜美的好日子。台下观众神情悠然,陶醉其中。这是大堰垱镇党委、政府为庆祝党的生日,组织当地民间说唱艺人奉献的一台地方大戏。在这里,以澧州大鼓为道具,说国事、唱家事,几乎天天上演。
7月底,迎着飘渺雨丝,踩着轻快鼓点,记者一行走进了英国威廉希尔公司_官方网站:大堰垱镇。
响鼓敲出“曲艺之乡”
“文化当食粮,国家授牌匾,民间艺渊长。”一位民间艺人在自己编写的《十唱大堰垱》里这样赞颂道。
大堰垱镇位于澧阳平原与山丘区交汇处,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地,有说唱的传统。近几年,镇里十分重视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据该镇副镇长兼文化站长赵晓露介绍,目前,全镇共有曲艺茶社63家,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员达975人,年文化经营收入489万元,人均达5000元。
这天下午,我们漫步大堰垱镇西街文化大院,就像走进了庙会:唱歌的、演皮影戏的、打腰鼓的、舞龙的、耍狮的,鼓乐齐鸣,别开生面。
“你们来迟了,我们的活动时间是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3点。”刚到西街文化大院云环茶社的门口,“澧州大鼓”的表演已经结束,一群鱼贯而出的老人惋惜的告诉记者。茶社老板陈登云说:“平均每天来这休闲看表演的老人有200多位,每人交一块钱,一年下来茶社也能赚个四、五万元。”
“一对夫妻近亲结婚,生了一个先天性缺腿、缺鼻的孩子。”云环歌舞团创作的文艺小品《苦果》,旨在引导人们树立优生优育的生育观念。演唱人员自编自演的澧州大鼓《十劝夫君戒赌博》、渔鼓《说“先教”》、大鼓演唱《一号文件到农家》等节目,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还积极宣传了国家政策。
大堰垱镇不仅获得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殊荣,西街文化大院更受到中宣部、文化部的表彰,并被授予湖南省唯一的“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文化建设带来了文明乡风。现在许多农户参加了文艺团体,自发成立了皮影队、歌舞团、腰鼓队、舞龙队和舞狮队……人人都忙得不亦乐乎,赌博盛行的时代过去了,“老牌友”变成了“新艺友”。
重锤击中生产发展
“工业发展旺,攻难又克艰,效益像太阳。农业把劲上,基地加样板,丰收景象忙。”这是《十唱大堰垱》中一段有关生产的唱词。
响鼓还需重锤。大堰垱镇擂响了发展生产的“战鼓”。
该镇是英国威廉希尔公司_官方网站:老工业基地之一,上世纪大办企业时曾创造过辉煌历史。但在经历乡镇企业破产改制的阵痛后,只留下了一些可利用的土地、厂房等。在物质资源、交通位置都没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想吸引投资者前来办厂,该镇党委、政府用“诚心”开始破冰之履。
2008年初,赵绪舫有意在原粮管站投资一个大型棉花加工企业,该镇党委、政府得知后便立即主动联系他,并诚恳邀请他来实地考察。赵绪舫在深入了解后发现,原粮管站改制后土地已被县国土资源局收购,厂房更是被多人分散承租,有的租赁合同还未到期,这些问题解决起来难度较大,一度想放弃这个投资计划。在这紧要关头,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多次与赵绪舫坦诚沟通,诚恳地表明党委、政府抓工业的决心,并承诺一定解决好各类遗留问题。最终,赵绪舫被他们的诚心打动,毅然决定将项目落户该镇。
现在,这家名为“湖南恒盛棉业有限公司”的企业,已成为全县有名的规模企业。去年10月投产以来,已完成产值6000万元,解决了本地劳动力就业150人,初步显现出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我们投资2500多万元的项目,仅用6个月时间就竣工开始投产,这离不开镇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该公司负责人之一的汤总如是说。
一子之动,全盘皆活。一些投资商看到了该镇党委、政府拿出的诚意,纷纷投出了“橄榄枝”,考察、选址。2008年初,永恒铜业和兴隆石膏粉厂等落户企业建设工地上先后响起隆隆机声,好一翻热闹红火的建设场面。仅去年,该镇就引资、筹资5000多万元,新上项目3个,实施改扩建项目3个,使全镇工业企业总数达到42家,创产值4.4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就业4500多人,实现了全镇工业发展的新跨越。
藤上摘果,水中插秧;歌中收瓜,画中采莲;白鹭行行,紫燕双双……以工哺农,发展农业特色化使该镇工农齐头并进。
“城头山庄园占地318亩,以种植葡萄、提子和加工葡萄酒为特色。在您右手边的提子名叫‘红地球’,左边的叫‘维多利亚’。前面还有大片的池塘,您可以来此垂钓、采莲……”一名导游热情娴熟的介绍道。
在被绿色包围的小道上穿行,看着藤上提子颗颗晶莹,池塘里青房圆实的莲蓬,都让人垂涎欲滴。为了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此多停留几日,该庄园还先后引进种植了大批有机蔬菜,增添了许多娱乐休闲设施。城头山庄园的负责人苏建忠说:“好日子真的来了!谁也想不到这块田地成了我们的‘绿色银行’。这都是托土地流转的福啊!”
养殖业是该镇的传统支柱产业,在农民增收中起着很强的支撑作用。以沈家村万头猪场为代表的13家规模养殖场出栏肉猪4000多头,创养殖收入500多万元。
一鼓作气描绘蓝图
从平坦清洁的曾大公路(曾家河-大堰垱)一路驶来,行道树吐翠纳绿,小洋楼临街而立……当车停留在大堰垱镇戴家河村的农民文化广场,记者开始还对“农村大变样,路渠全硬化,村庄打扮靓”的唱词半信半疑,在真正看到这些景象时,才感到如今的村庄已焕然一新。
大堰垱镇19个村、4个居委会,其中有13个村就紧邻曾大公路。百业兴,路为先。虽然1995年前后曾大公路就铺了柏油路,但由于欠缺养护,路面早已破损不堪。该镇党委、政府通过向上级争取和自己筹措了600万元资金,于2007年6月动工,仅用了4个月时间重新修建了这条长12公里、宽6米的交通要道。“我市实施通乡工程时,曾大公路并不在计划内,所以从2006年开始我们向上级争取了一年多的时间。”其中的艰辛该镇党委书记刘德平是再清楚不过。
“以前街道路面破损严重,能亮的路灯寥寥无几,绿化苗木参差不齐,垃圾随处可见,占到经营比比皆是,但这些破烂不堪的景象将不复存在!”站在当天硬化完工的东大街,村民们有感而发。随着东西大街水泥路的连通,原来的“冷巷子”也将成为镇上热闹的商业街。
路灯杆、垃圾箱上印着赞助商的名字,灯箱里挂着企业的宣传画……过去,资金不足是镇村同治的“拦路虎”。大堰垱镇领导班子敢于创新,采取“政府投一点、企业助一点、名人捐一点、居民补一点”的方式解决了缺乏资金的困境。
“你别看镇中心新修雕塑底座的红砖还裸露着,但不久就会贴上红色的花岗岩,并在上面为捐款一万元以上的各单位、企业和个人刻下烫金的名字。”镇政府正是充分利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让各单位、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捐助。
钱找来了,修路、绿化街道、安装路灯、改造医院等一个不落下,自来水厂和动防站建设也相继启动。
硬件设施在马不停蹄的建设中,软件设施也不甘落后。该镇为了建立秩序整治长效机制,从实践中摸索出一条符合乡镇特色的集镇秩序管理路子。即“广泛开展居民自治、社区组织担当主角、职能部门通力配合、党委政府督促考核”。
今年,该镇发放了《告居民书》1000多份,很好地促进了集镇居民意识的提高。为了深入开展居民自治,全镇还选聘联户长200名,监督员40名。上半年,该镇没有发生重大恶性案件,没有发生各类安全事故,没有发生越级上访和群体性时间。“在今年半年度检查中,综治工作排名全县前列,教育、卫生事业也在蓬勃发展。”该镇党委书记刘德平自豪地说道。
由省里定额投资和地方自筹资金的S302公路(大堰垱-边山河)改建工程也将于10月底启动。白云大道和垱涔路升级改造、农村“三改”等工程都在规划之中。
不久的将来,在大堰垱镇就可以看到这样的风景:平坦大道四通八达,道路两旁良田片片;农家小院新颖别致,街头广场四季如春;文化大院歌舞升平,健身路途人海如潮;家家喝上自来水,户户用上沼气灶;邻里团结亲如一家,乡风文明共奔小康……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