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食品监管第一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面对日益丰富的社会物质生活,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食品从厂家生产、商家销售到消费者食用,要经过几道关口。县级质监部门作为食品生产监管的主体,负有把好食品监管第一关的使命,责任重大。如何发挥县级质监部门在整个食品监管过程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应该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要明确定位。《食品安全法》赋予县级质监部门的职责是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原辅材料、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管。这就清楚地界定了县级质监部门的监管职责。那么,我们的监督工作定位就是围绕食品生产环节,包括生产厂家购进的原材料是否合格,生产过程是否规范,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等,不能把手伸得过长。否则,就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要清楚目标。要加强监管,首先是要理清思路,了解监管谁,监管什么?明确各类食品哪些情况属于食品生产环节,应该怎样监管?其次是要对辖区内的监管对象做到心中有数,建立起动态电子档案,把监管对象全部归入到监管网络之内,掌握主动权。
要监管到位。在日常监管中要做到“勤、严、帮”三结合。“勤”就是巡查回访要勤,将监管对象按风险、信誉、规模分A、B、C三类,然后确定各类企业巡查频次,特别是对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及食品安全事故多发季节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严”就是严格按准入条件实施生产许可,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重大和故意违法行为实施严厉处罚。“帮”就是经常深入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帮助企业小作坊完善生产条件,及时宣传技术标准、法律法规等。
要创新机制。目前,县级质监部门普遍存在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特别是在对乡镇和农村进行监管时人力、物力不足,存在较多实际问题。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从体制机制上有所创新。在整合资源、内部联动、设立派出机构、建立信息员(协管员)队伍、常年接受投诉举报等方式上进行尝试和突破。
要技术支撑。县级质监部门检测机构目前面临投入不足、认证项目不多、检测人员整体层次不高等实际问题,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作为监管支撑,就会降低监管实效。要突破这一瓶颈,必须加大技术机构建设投入,采取培训、招考等方式公开招聘一批专业人才,建成区域性的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只有这样,县级质监部门才能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管资源作用,提高监管能力,保证监管到位,最终把好食品监管第一关。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