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曙光(湖南英国威廉希尔公司_官方网站:人)当选第12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2011年12月12日,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隆重举行,中南传媒董事长龚曙光(湖南英国威廉希尔公司_官方网站:人)等十人获得年度人物大奖。
年度人物评选委员会认为,在龚曙光的领导下,中南传媒敏锐地把握了文化产业发展大势,在未被列入中央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情况下“自学成才”,在短短966天内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成为第一支全产业链整体上市的出版传媒股和中国出版业龙头股。
资本力量为中南传媒打开通往国际传媒集团的通路,版权贸易机构布局全球,图书教材进入中国台湾、澳门、韩国、欧美主流市场,对外版权贸易以50%的速度增长。2011年,在龚曙光主导下,中南传媒先后与华为、移动、联通携手,用一系列跨界合作把古老的出版业带入数字化时代,用市场手段和科技创新生产着更多的精神食粮。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活力释放,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大省湖南,文化创意产业更是被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在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201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将奖杯颁给了龚曙光,更是对湖南文化产业抢占文化发展制高点的鼓励、对所有文化体制改革和市场化探索先行者的褒奖。
2010年10月,中南传媒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融资42亿元,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第一支全产业链整体上市的出版传媒股。2011年,中南传媒在非纸质出版领域动作频频:先后与华为共同注资数字出版平台和电子书包基地,与中国联通共同推进联通悦读平台基地建设,与中国移动共同构建遍及三湘四水的县级手机报网络,与中广传播共同打造三网融合创新教学平台。龚曙光说,自己命定必须要做“传统出版业的终结者和新兴出版业的探路人”。
龚曙光和他的事业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曙光
1959年4月出生,湖南英国威廉希尔公司_官方网站:人,中共党员。山东师范大学毕业,研究生学历,副研究员。1976年4月参加工作,历任吉首大学讲师、研究室主任,湖南省文联理论研究室第一副主任兼《理论与创作》杂志执行主编,湖南省文联办公室主任,湖南通程国际大酒店常务副总经理,湖南省报刊出版服务中心主任、党总支书记,潇湘晨报社党总支书记、社长、总编辑,湖南出版集团副总经理。任2004年11月至2007年8月任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潇湘晨报社社长,2007年8月迄今任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2008年12月迄今任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潇湘晨报社社长、红网董事长。2011年12月12日,获得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2000年,龚曙光担任湖南通程国际大酒店执行总经理。
2000年,龚曙光授命创办《潇湘晨报》。
2001年,创办潇湘晨报。
2006年,龚曙光以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的名义收购了在本地已经有影响力的红网,将它归为《潇湘晨报》属下,并创办湖南第一家手机报,广泛参与新媒体的开发。红网是湖南省委官方网站,有着鲜明的政府背景。
2008年是晨报的7周年。龚曙光也由《潇湘晨报》的社长成了湖南出版控股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不过,他仍然兼任《潇湘晨报》的社长。
2009年4月,担任新成立的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0年10月29 日 中南传媒上市引发文化类企业上市热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审计长邬书林等领导的见证下,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路建平与中南传媒董事长龚曙光一道鸣锣开市,中南传媒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首日涨30%,股票市值达到248亿元,一跃成为出版传媒板块资产规模最大、股票市值最高的新龙头。
龚曙光:我们卖书,更卖影响力
[1] 今日第二十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将在成都闪亮登场,各大出版机构对此次书博会非常看重,派出各路精兵强将来蓉助阵。昨日,出版湘军的主力军中南出版传媒集团高调亮相,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龚曙光召开新闻发布会,为“中南出版”在本届书博会的重拳出击,提前造势。
观点:图书不会因互联网而消失
昨日出现在见面会上的龚曙光一身浅灰色的西装,普通话带着浓厚的湖南口音,但思维敏捷、回答问题切中要害、一针见血。
见面会一开始,龚曙光就表示,中南传媒是一个多介质的传媒集团,图书只是中南传媒发展的一个项目。就图书而言,尽管现在新的技术、新的媒体日新月异,中南传媒也将以大资金投入这个领域,但是图书作为伴随着人类进步几千年的产品,它并不会因为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而形成一种半格局而与人类告别。
推销:书博会不但卖书还卖影响力
对于本届书博会,龚曙光称:书博会是卖书的,但不只是卖书的,“我和我们的展团在四年前就提出了一个任务,就是:书博会要么我们不参加,要么我们就要争,我们要争影响力,争团队合作”。对于参加这次书博会的理念,龚曙光表示:“我们的广告是‘多介质传播文明,全流程创造价值’。这就意味着我们把书博会不仅仅作为是一个卖书的会,我们还把它作为一个数字媒体的展会,同时还作为展示我们中南传媒形象的一个展会。我们是来卖书的,但我们不仅仅是卖书的,我们还要卖出我们的影响力。”
对于中南传媒的核心竞争力,龚曙光自信地表示:湖南人的个性和湖南文化的特色所形成的湖南出版人敢为人先和勇于变革的精神是我们的核心。中南传媒在资源积累、精神积累、资本积累的三个方面
的优势是中南传媒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谋划:未来四个图书战略板块
对于中南出版传媒的发展重点,龚曙光称:“我们过去出版了《时间简史》,中南传媒一直非常注重这种能够对人的一生起到影响或者改变的、对整个社会的形态、经济形态或者与其运行格局产生影响的图书。比如说《世界是平的》、《G时代创业的五大定律》,这一类的图书是中南传媒未来战略定位中的一类图书。第二类图书是教育类的图书,同时建立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教学新产品,使它成为中国真正重要的一个教育资
源基地。第三类是我们的“老龄人”。中国可能在并不遥远的将来将进入老龄化时代,我们将把老年人这样的一个群体作为我们未来出版的一个重要的项目,把“快乐老人”作为中国第一个成功的、知名的老龄产品的品牌来打造。第四个是以城市白领、金领或者公务员为主题的这样的一个人群,我们将在生活的秩序、健康、经济、新技术、新社会和人文图书板块形成我们自己的传统优势和延伸产品。
感受:我很享受出版业的挑战
除了出版事业,见面会上媒体对龚曙光本人的传奇经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龚曙光当过大学的老师、酒店的老板、湖南著名的评论家,现在又是湖南出版界的领军人。对于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龚曙光这样说:“我可能由于个人的机遇和个人的人生理念的原因,确确实实是在很多的领域经历过,这个有点像我曾经写过的一本书叫做《李白评传》。我评价李白说,他是一个中国少有的有欲望的诗人,他要做诗,这个是他的主业,他还想做官,还想做侠客,同时他还想成仙,他的欲望是很多的,他在有限的生命里把它们展开了,而且很漂亮。李白确实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我经历了很多,应该说我最喜欢的行当一定是我现在正在做的行当,无论是我做老师,做策划人,做出版,我在我选择的那个时段的工作,我一定是全心投入的,在那个时候那个职业就是我最心仪的职业,我把我的每一个职业都没有浪费。我没有说我做过事情后我很后悔。”
龚曙光称,他现在最心仪的就是出版事业,“我认为这是上帝给我的一份赏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在一个产业发生重大的产业变化的时候,他能够有这样的一个平台去展示自己的能力、才华和担当。我觉得这对人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它也是一个很辉煌的挑战,我很心仪、也很享受这种挑战。”
龚曙光作客新浪读书:创造中南传媒新的百年老店
[2] 主持人:全球的新浪网友,早上好!今天是4月23日世界图书日,明天全国的图书交易会将在成都开幕,首先邀请到的是出版湘军的领军人,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潇湘晨报社社长龚曙光先生。欢迎龚董!
今天我们不但要谈图书,还想要谈谈中南出版传媒在新的媒体的态势下有什么策略,以及传统的出版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生存,请给大家分享一下。先给我们所有的网友打个招呼吧。
龚曙光:新浪的网友,你们好!
多介质全流程是中南传媒基本定位
主持人:龚董也是我们新浪的老朋友,每一年的图书会,网友们第一个见到的就是龚董。给大家透露一下,在现场,发现中南传媒的口号特别醒目,几乎让所有人有一种湖南是不是当了东道主的感觉。今年好像你们的口号也非常的响亮,叫“多介质传承文明,全流程创造价值”,为什么打出这样的口号?
龚曙光:其实从去年到今年,一年的时间,我们感觉到中国出版界乃至世界的出版界,是多变的,但就中国出版界来讲,最大的变化是两个,第一个是数字化的进程,已经从愿景变为了现实,而且以很快的速度,在进入我们的实际阅读领域。第二个是众多的出版集团,在加速自己的上市进程,在进入世界金融资本的这样一个行业。那么你刚才说到我们的口号,叫做“多介质传播文明,全流程创造价值”,实际上这个口号,是我们中南传媒上市,作为一个上市产品的一个基本定位。那么我们说中南传媒,未来上市之后,它在股票市场上的特点是什么,那就是多介质、全流程。
主持人:多介质,到底有多少?
龚曙光:所谓多介质是指:我们作为一个传媒集团现在所拥有的介质,除了广播,我们大概几个月之内,会推出我们的广播、电视。将来,世界上现有的媒体形式,我们都有,这里包括图书,报纸、期刊、网站、移动互联网、框架媒体,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我们都有。所以我们目前是一个多介质的传媒集团,我们正在向全介质的传媒集团进发。所谓全流程,我们相对于现在已经上市的一些媒体集团,它们都是传媒领域的一个环节,比如说只有上游出版没有发行,比方说下游发行没有出版,或者说没有印刷等等。我们中南集团是上游到下游的连接的集团,所以这样的集团,对于我们在传媒生产中,高集中度的掌握资源和运用资本,对于提升传媒企业的运营能力有很大的好处的。
主持人:那花了多长的时间去做这么多事?
龚曙光:中南传媒把湖南出版过去60年的积累,和人力资源的积累,放到中南传媒中,所以说是湖南几代的出版人,用60年的时间,打造了中南传媒这样一个上市公司,那么我们相信中南传媒上市之后,它的资本规模,它的业绩,以及它所拥有的业态和积累的资源,都将给中国的股票市场,带来一支品质最优的传媒力量。
主持人:那再说到多介质、全流程,今天我们大家也特别想知道,您所带领的湘军报纸,在新闻上也是非常突出,我们有怎么样的新运作?
龚曙光:就您刚才所说的作为一个传统的传媒企业,不管是图书,还是报纸,都是介质媒体,在应对数字化浪潮的时候,必须推出自己的新产品,像潇湘晨报的滚动新闻,能够在世界发生事件之后,就能够上线,就能够跟网民、读者、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接触,并进行互动交流,这是我们潇湘晨报数字化产品的一个新产品,也是我们在数字化进程中,把传统资源和新技术结合,产生了良好社会影响的一个层面。
主持人:我看到一个数据,说中南传媒用八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改制?这个数字准确吗?
龚曙光:是准确的。
我们改制是八个月,目前为止,让很多的专家很不可思议。因为我们涉及到两百个多企业,涉及到的土地有2000多宗,涉及到历史有60年。所以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工作量上,中南传媒确确实实以湖南固有的拼命精神和倔强的意志,做下了这个工作。而且现在看起来,我们这项工作,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做得非常实,而且标准非常高。我当时跟中国证监会的管理层承诺,我说中南传媒,一定按照中国证监法和中国证监会的其他的具体要求,我们按照最好的模式,去打造中南传媒,现在我们的上市材料,也已经报给了他们,从我们访问到的各个专家的反馈来说,觉得中南传媒做的品质很高。
主持人:刚才说到标准,您指的标准是什么?
龚曙光:因为实际上,证监会对上市企业有非常细致和严格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都在相关的证监法和相关的管理中写的非常清晰,实际上中国证监会要求非常严格,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执行,所以我们在根据这些标准,来打造我们公司的时候,是非常认真的,这个标准,它是评价一个好企业的标准,因为我有一个说法是,我说这个市场,实际上一个好企业,那么作为中国证监会,能够让你发行,应该在当下是好企业,所以我觉得中南传媒经过八个月的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已经逐渐向一个达标的好企业在迈进。
龚曙光:媒体要在人心里圈地
[3]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各地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产业领军人物,湖南展团的龚曙光就是非常引人瞩目的一位。10年前,他从酒店行业转入大众传媒业,创办《潇湘晨报》,当年曾有一些做法被视为疯狂之举,如今已成为他成功的注脚。他现在领导的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旗下辖有出版社、新华书店、潇湘晨报、红网等18家子(分)公司。对于文化产业,他有很多独到的见解。文博会期间,他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传媒要满足刚性需求
记者:除了旗下6家进入“全国百佳”的出版社,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还有《潇湘晨报》,这张报纸与《晶报》同年诞生,两报分别在长沙、深圳取得了市场的成功。创刊之时,您是报纸圈外的人,为什么会被选择来执掌这张报纸?
龚曙光:在我的记忆中,2001年创刊的报纸还不少,成功率也很高,数得着的有“南晶报,中潇湘,北京华(记者注:《京华时报》)”,这3张报纸在业内都有一定影响力。
就我个人来说,办报的偶然性居多。我不是一个喜欢把某一职业干很长时间的人,所以在做了4年酒店之后,就想换一个产业,当时省新闻出版局要办一份报纸,认为我适合来办,就找到了我。
记者:当时您感觉有多少成功的把握?
龚曙光:老实说,没有。成功不成功,有时候都是太多偶然性撞出的轨迹。当时有同行甚至这样说我们:几个不懂报纸的人,带一群没有办过报纸的人办报纸,是对报纸最大的侮辱。业界也有人放言,晨报3个月必死。我还是认为,当时的中国报业,至少湖南报业,还是有没做到位的地方。用专业的眼光来看,当时的湖南报纸还有可以提升的技术空间。
记者:这种技术空间体现在哪些方面?
龚曙光:首先表现在一张报纸与读者的关系上,以及一张报纸与文化的关系上、一张报纸与经济的关系上。所谓报纸与读者的关系,我觉得,报纸应该是有用的,越有用处这个产品就越有价值。你要么去饱人家肚子,要么去饱人家眼福,要么去满足人家思辨。我们至少很明确:我们报纸就是为大众制造产品,一定要满足受众的刚性需求,这是我们可以下决心做的原因。第二是与文化的关系。我认为,一张报纸一定是一个地方文化的存续者、改良者、提高者。我们跟市场的关系,是强势介入市场,不是以土匪的形象,而是以绅士的形象。
最小的时候做了老大的事
记者:《潇湘晨报》毕竟成功了,在您看来,有没有什么成功的秘诀?有什么经验或教训可以共享吗?
龚曙光:我一直觉得,这个世界上可以共享的东西是不多的,包括同行业的成功经验都是难以分享的。比如,《晶报》、《京华时报》与《潇湘晨报》同年创刊,都取得了成功,但气质也完全不一样。哪怕所有条件都一样,也很难去复制这些人,比如,很难复制出一个龚曙光,复制出一个朱德付(注:《京华时报》原总编辑),即使我再去办一份报纸,也很难复制当时的环境、团队、机缘,甚至在某个当口上的情绪。要去谈成功的经验,大家都没有什么可以瞒过去的。
我还是认为,在今天这个时代,主要领导的素质、能力、经历、文化、追求,依然决定一个企业当然包括一个媒体的命运。在这一点上,选择一个恰当的团队首领,对于中国媒体是很重要的。潇湘晨报之所以活过来,与我们的核心团队、与我的心态有关。说实话,我不一定在这行当里吃饭,除了传媒我还有很多地可耕。这种心态使晨报不会急功近利,不会非得一天要做成什么样子,这样,可能比有的媒体人站位更高。重要的不是在想这个东西能赚多少钱,而是在想什么时候能把它做得像个东西。员工每天要靠劳动吃饭,不可能有这种心态,重要的是做领导的要有这种心态。
我没想从报纸上得到什么东西。我要得到的就是成功感,一定是很大的成功感,这就决定晨报一定要当老大,一定要搭起老大的骨架,而不是老二老三的骨架。我们在最小的时候做的是市场老大的事情。你的团队与你的产品定什么样的位,就决定了你这个产品未来的发展。
“最后的一公里”无法取代
记者:听说您提出过“传媒圈地”的理念。
龚曙光:我认为,媒体要做的事情就是在人心里圈地。所谓一个媒体的影响力,就是对受众能在多大程度上产生影响,媒体在本质上就是圈地的工作。
当然,媒体可以在内容和经营两个层面去圈地。媒体的影响力所产生的信任,形成了在心灵领域的圈地。经营也有一个圈地的问题。任何媒体的经营都有有限区域,报纸以发行来圈定区域,电视以收视来圈定区域,网络以点击来圈定区域,不管多大的媒体,这个区域都不是无限的。因为影响力不会是无限的,你的经营也就不是无限的。
从某种程度来讲,媒体的影响力是个模糊的边际,是一个更大的边际;媒体的经营是个清晰的边际,是一个相对更小的边际。圈住了读者,就获得了最大的经营主动权。我认为:我的读者就是我的土地,我的地盘我做主。
我们用媒体去圈定一个读者,成本很高,但经营回报很单一,就是卖广告、卖报纸,这种资源浪费很大。当你把它作为土地圈起来之后,应该深耕细作。
记者:如何深耕细作?
龚曙光:提出“社区圈地”的口号时,我们还有一个口号叫“社区保姆”。圈地之后,我们做什么?就做社区保姆,即在都市里为每一个社区提供发行之外的家庭服务。
我一直在考虑互联网与现实世界的对应关系。我认为,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线上、线下,两个世界未来对人的影响很大,这两个世界是割裂的,越是割裂,越需要有一个纽结点。纽结点在哪里?在社区,在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在网上订花也好,订茶叶也好,订餐也好,“最后一公里”都是无法取代的。
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送报、送杂志、送牛奶,但这还是传统模式的东西,没有按照圈地概念,形成新的业态。这是一个新课题,我们做了一部分,还没做完。我认为,未来互联网为现实提供的产业,一定是“一公里服务”的产业。
进军老年产业先媒体后实体
记者:创刊时一定有不少故事吧?
龚曙光:有一件好玩的事情。晨报创刊后,广告价格定得很高,比同城的其他媒体都高。一家报社老总很奇怪:哪有这样定价格的?他说,你把广告价格打下一半去,广告就上来了。我告诉他,我不干。他说:你为什么不干?我说:我的广告价格不做老大,我就不做这张报纸了。我要做这张报纸,就是要做老大的,现在把价格打下去了,3个月之后我想提价,恐怕就提不上来了。他瞪着眼,就好像看一个疯子一样。但我认为,与其现在降价,我宁肯渡过这个难关,我的价格就这么高,我要维持一个未来的市场秩序。
记者:中南出版集团又办了一份老人报,叫《快乐老人报》,有点出乎意料,您是怎样作出这个决定的?
龚曙光:稍有商业直觉的人都会看到,老龄社会将是中国未来的最大问题。老人社会是中国没有经历过的一个社会形态,世界的未来难题是老人问题,而中国的老人问题比世界的老人问题更复杂。未来的中国,老人产业一定是个大产业,5年前我就提出,要把老年产业作为集团的重要战略。老人度过了生命的黄金期,由社会的主流变成末流,由强者变为弱者,他们的心态由自信变为恐惧,你怎么去面对这样一个群体,做他的生意?这需要的就是——信任!媒体能让老人信任。所以,我先做媒体,再做实体!这是我们老年产业的规划。现在很少有专属老人的媒体,老人是一个有一两亿之众的群体,而我们真正为老人量身打造,符合老人心理、生理的媒介产品非常少。所以,我们办了老人报。我还认为,中国房地产将来如果要转型,会转向老年地产。
科技的进步使人变懒
记者:中南出版传媒旗下也有新媒体,比如红网,您能否评价一下红网这几年的运营?
龚曙光:我们有一批网络产品,不仅仅是红网。红网是地方门户网站,以新闻和社区为基本功能,就其知名度和在地方网站中的地位而言,它都是中国最好的地方门户网站之一,但它还不是一个多功能网站,不是交友网,不是搜索引擎,也不是电子商务网,还是比较传统的新闻门户网站格局。
它符合我对网络产品的一部分要求,不太符合我的全部要求。现在的网站,或者精专,针对小众,因为精所以拥有高黏度的网民,小众就变成了大众;或者是建平台,建平台之后可以提供很多种产品,就像腾讯。我一直认为,QQ是中国最大的网络产品集成商,它有那么多黏度很高的网民,它想卖什么就能卖什么。腾讯由一个产品做网站,已经变到由功能做平台,未来的产品有可能是这样的。
我是这样来理解互联网的,它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要简单,科技的进步一定使人变懒,而不是使人变勤快;二要便宜,任何产品一定以便宜作为生存价值;三是互动,这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完全不一样的功能;四是海量信息的精准搜索,海量信息是互联网的特征,精准搜索是用户的需求。好的互联网产品必须满足这4个条件才能做,所以,红网在很多功能上不能满足这些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认为,新浪都是有问题的,也不能满足我刚才讲的根本性要求,当然新浪强过红网很多。
互联网也有传承文明的责任
记者:中南出版传媒集团的下一步是上市,你们的口号是“多介质传承文明,全流程创造价值”,这个口号是如何提出来的?
龚曙光:“多介质”是我们集团的现状,也是将来的路径。一个综合性的传媒出版集团,守着一种介质,就会走不下去。新浪、盛大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介质——互联网,但还是做纸质出版,盛大还要做电影、电视。这也表明: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纸、屏技术,将有一个10年的共同发展期。“传承文明”是我们的责任。很多网站恐怕不敢说它是在传播文明,但我敢说我们就是要传承文明,传承文明是我们自己的担当。
记者:您是说,在传承文明的责任上,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表现不一样。
龚曙光:互联网越是发达,传承文明的责任越重大。如果互联网不能承担起传播文明的责任,也许会是人类的灾难。我曾说过尖刻的话,网络人也许不太认可,我说,互联网有时是把个人意志变成公众暴力,把生活方便变成一种生存恐慌。我相信,很多人在网上的恐惧远远大于开车的恐惧感,因为你不知什么时候会遭到人肉搜索,不知什么时候会遭到意志暴力。互联网是一个个人良善的表达平台,又可能成为群体邪恶的风暴中心,假如网络不能建立基本的专业道德的话,就可能是邪恶的东西。
因为悲观所以折腾
记者:您曾经在内部讲过,“我对集团前景的把握比在座各位都悲观,我对中国出版业的评估比很多业界人士都悲观”,您口上说的是悲观,但在行动上您又很进取,这是为什么?
龚曙光:这很简单,比如你能活100岁或80岁,但不能没活到这个时候就去死。老实说,很多时候我常想,我是一个悲观的人,我是一个在纯思维上抵达哲学原命题的人。生存是没有终极意义的,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选择:一是做终极解决,很多“伟大的自杀者”选择的就是终极解决;我们没有那么伟大,我就还要折腾,没有终极意义,过程就变成了终极意义。我并不看好某些方面的前景,这并不意味我不去折腾。正因为悲观,所以才折腾;之所以折腾,是因为大家结局是一样的,别人不折腾你折腾,你的折腾就获得了意义。
记者:传统出版业并不让人看好,但是人的阅读需求总是存在的,对于未来的出版业态,您考虑过吧?
龚曙光:未来一定以屏为主,而不是以纸为主。很简单,大部分鞋子是机器制造的,仍有鞋子是手工制造的,但手工制鞋的人已经没有几个了。
拿钱买不到想象力
记者:听晨报员工聊过,他们都记得您在员工培训课上给他们讲过课,提到每个人
龚曙光:媒体要在人心里圈地
[4]都要建好自己的知识结构。
龚曙光: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是不可能天天变的,我现在也经常看书,但不是每本书都能变成自己的知识框架。我的知识结构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历史,影响我的是《史记》和《万历十五年》;二是逻辑,影响我的是黑格尔的《小逻辑》;三是社会观,影响我的是勃兰克兑斯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潮》;四是管理,影响我的是《希尔顿酒店管理学基础》和《韦尔奇自传》。这些知识都是原命题的。任何一个事件,你看到的一定是表象,一定可以往后推,越往后推越接近本质,任何事情我都问它的本质是什么,渐渐地就变成思维习惯了。
记者:作为出版传媒集团的老总,您曾经说“资本为王”,也有人说内容为王、战略为王,采访您之后,感觉似乎是创意为王。
龚曙光:所谓的“王”,到资本为王该打住了,一个王能做的事情,就是拿钱可以买到,拿钱唯一买不到的就是想象力。拿破仑是一个军事家,恰恰是这样一个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无边武力的人说了这句让我无法忘记的话:想象力统治世界。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