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村支书“晒帐”晒出的清白与威信——澧澹乡上福村的七年民主实践
澧澹乡上福村的森支书大名王观森,瘦瘦高高的个子,言语爽朗,目光精锐,别看都快60岁的人了,走起路来还带风的。
上福村人多地少,1887人的村子生产用地仅1401亩。年青人大多外出,或务工或经商,靠勤劳和智慧闯出一条路来。而村里底子薄,发展缓慢,村干部贴钱费力的,似也难有扬眉吐气的时候。2002年以前的十年间,支部书记连换了十任,从雄心壮志到偃旗息鼓,最短的不过半年。上福村班子一时成了澧澹乡党委政府的心头难。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来到村里挨家走访,最后在51名党员的无记名投票中,王观森以满票当选。
上任之初,人们满以为王观森也走不出支部书记黯然下台的“怪圈”。谁知,他不仅一干就是十年,而且用自己的实干改变着上福村落后的面貌,也改变着村干部在乡亲们心中的印象。
“不仅要晒账,还要晒彻底”
谈起王观森,人们至今还记得2006年的那场晒帐大会。全村男女老幼600多人坐在村小学的操坪里,听着森支书解释着一笔笔村里的账目,收了多少,支了多少,谁是经手,谁是证明人,白纸黑字五页纸都写得清清楚楚。
他还怕村民没听清楚,硬是打印了一百多套现场发送到村民手中。而在晒帐之前,就有人好心提醒他,这样做虽然是好意,可别惹身腥气啊。
王观森说:“我不怕,要晒就晒彻底,好还老百姓一个明白,还村干部一个清白!”
他知道,老百姓有误解的地方,当面锣对面鼓地还容易解释些,最怕就是老百姓不信任,既怄冤枉气,又推不动工作。
而没想到,一件看似复杂的事情却解决得很简单,一次晒帐,让大家看到了村支两委的硬气,也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此后,村支两委每一年都要将账目晒一晒,而且都是很明细,一看就懂的那种,从不遮遮掩掩。
“村里说的话,就是能作数”
3月16日上午10时,澧澹乡上福村尚在修建的村部大院里一派热闹,喇叭里面放着喜庆欢快的歌曲,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早就挤满了院角,坐在场地里的四五百人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占了大半。
刘婆婆一手拿凳,一手牵孙,忙忙里找个地坐下,掩不住好奇地向熟识的人打听,今天森支书会在会上说些啥?是不是咱家门前那条路要打水泥了?
“听说今年村里要做八件事呢,可不只是要修你门前那几百米的路。”一旁的李婆婆把刚听来的消息得意地“卖”了。
“森支书一班人说话作得数,咱得好好听听是要做哪八件事!”
刘婆婆这话不假,要说这么多年,村里跟群众承诺的事情,总是能按时兑现。修路修桥,沟渠硬化疏通,饮水工程等等,所涉大事,无一不按时兑现。而卫生环境整治、电网改造、路面硬化等亦在今年的谋划之中。要做这些大事,虽说有政府的资金投入,但自筹资金也不少。既要办成事,又不能向一般群众伸手,带头人王观森有何能耐?
其实王观森早过了头脑发热的年龄,他讲究谋定而动。每做一件涉及群众的事,村支两委统一意见后,都会请作为监事会成员的50名群众代表座谈,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取得他们的支持后方才开群众大会进行沟通交底。而一旦决定,村支两委的人会齐心协力扑在项目上,直至把事情办好。
“群众代表不是摆设,我们这些人既要监督干部不插手经济,又要帮助村里把事办好。”监事会成员王连武说,2009年在修沟时,请的挖机每天挖了几个小时,每天应付多少钱,退休教师王大伏、村民龙继云每天都专门对时对账,好让村民放心,也让村里不会多出冤枉钱。
“普叔捐好多,咱也捐好多”
这话是在澧水河里挖沙的李寿根说的。虽然过了三年,但这话仍让上福村村支两委的人心里暖和。
2008年,村里要修一条3公里的水泥路,60多岁的王观普看到村里办公益,带头捐了两万元。李寿根知道后,主动找到村干部,说也要捐两万元。
王观森说,目前这条路资金缺口不大,你有心捐一万就很感谢了。哪知李寿根好坏不依,硬是把一张卡塞在森支书手里。虽然最终村里还是只取了一万元,但大家仍被这种简单的信任感动。
“说实话,没有这些热心公益的村民,我们哪怕再想把事办好,也可能有心无力。”王观森动情地说,他们相信村里,把钱放到村里,村里也要让他们放心。
说起这些年办的公益事业,村里投入少说也在100万以上。但他们自豪地是,他们用最少的钱办成了最多的事。
因为知道家底薄,王观森可不敢当甩手掌柜,基本上没用过工程包头,从选料开始,就是货比三家,村干部、监事会成员基本上都是义务劳力,收支的每一分钱都清清楚楚,这样一个项目做下来,资金能够完全的利用,老百姓仅凭帐目也能看出村里的干部把钱用在了何处,一目了然,当然也就不会有误解。
“还是晒帐晒得好啊,晒出的是信任,是放心!”王观森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