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罗镇易地搬迁挪穷窝 就业帮扶促小康
“不是搬过来盖几间漂亮房子就可以了,乡亲们搬过来后,要稳得住、能致富,才能扎下根”。如何解决搬迁后稳定脱贫和有序融入是移民搬迁之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金罗镇党委、政府在易地搬迁后续脱贫就业工作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以更加精准务实的态度和认真扎实的作风,为全镇易地搬迁户巩固脱贫成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施小梅是金罗镇新开寺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原本住在湖南省与湖北省交界处,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各类基础设施欠缺,交通极为不便,丈夫王承武身体状况欠佳,不能做重活儿,加上房屋破损急需修缮......这些原因导致整个家庭跌入了贫困的深渊。面对沉重的家庭生活压力,施小梅心急如焚,本人也因此患上了轻度抑郁症,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听说她家情况后,马上入户了解核实情况,随即将施小梅纳入国家标准贫困户,房屋鉴定为D级危房。综合家庭情况,村支两委确定施小梅一家为易地搬迁对象。2017年12月,施小梅家庭易地搬迁完成,从原居住地薛家湾搬到了金罗镇交通要道澧北干线旁。搬出了穷窝窝,但如何解决一家人的后续发展问题,施小梅的责任帮扶人金贤松想千方、设百计,为其寻找致富路。在和其丈夫沟通后,金贤松帮助王承建找师傅学习了水电安装技术,新开寺柑橘合作社又为其家庭免费发放柑橘苗1000根,并找人帮其栽种。现在,王承建凭着水电工的一技之长在周边成了小有名气的水电工,年收入达到了5万元左右。15亩柑橘也开始挂果,施小梅本人的病情也因为生活越来越好、心情越来越好而痊愈了。当村支两委人员及驻村工作队人员拿着脱贫告知书让他签字的时候,王承建长长的抒了一口气,幸福的笑容绽放在黝黑的脸庞上:“我们一家终于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
“房子没得住,口袋没收入”曾是新开寺村黄方兴一家的真实写照。外出务工,自己年纪大了又无一技之长,况且还有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在家种田,家里又只有自己一个劳动力,收入仅够满足温饱,“饿不死,但也富不了”。黄方兴一度陷入这种两难抉择中,着急却也无可奈何。转机发生在2017年,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金罗镇落地,黄方兴搬进了新房子,也迎来了好日子。为进一步落实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新开寺村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帮黄方兴联系了村里的腾达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他找到了一份家门口的好工作。除了每天能拿到100元的工资,黄方兴还将自家的部分土地流转出去,每年也能有一笔收益。从2017年到2020年,黄方兴家的收入年均增加3千元以上。
利用“合作社+脱贫户”的模式,把荒地进行流转承包,并通过每年支付脱贫户土地流转金,聘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脱贫户就近在合作社务工的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是金罗镇为脱贫户就近务工打造的新路径。务农、顾家、就业三不误的“造血式”扶贫优势,让合作社得到了脱贫户的青睐。同时,政府为和脱贫户进行利益联结的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专业技术指导员定期为合作社工人提供技术培训,促进了合作社与脱贫户的共赢。
(编辑:邓 霞)
(审核:梁先海)
(签发:杨 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