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乡全力以赴抗大旱
今年来,如东乡1-5月降雨量不足112毫米,为往年同期水平的26%。马公湖、杨家湖水位急剧下降,松滋河西支全线干涸,全乡60%的堰塘基本干枯。
受干旱影响,全乡 10980亩早稻,有3000多亩被迫改种,5000亩因后继无水或将改种,8000多亩一季稻无法移栽。棉花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受灾面积达10000亩,鲁家、邱家、长福等3个村出现人畜饮水困难。该乡农业生产、农民生活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峻的形势。面对持续干旱,如东乡党委、政府不等不靠,扎实开展抗旱救灾工作。
一、干部力量“一边倒”。该乡把抗旱工作作为当前全乡工作的重点,实行干部力量一边倒,全体机关、站所干部一天一个碰头会,汇报旱情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各村干部也分别下到各片、组,督促指导抗旱工作,确保抗旱减灾工作有序开展。
二、工作重点“两优先”。确立了“两个优先”的原则,即保证粮食生产优先,保证人畜饮水优先。一方面在全乡开挖堰塘105亩,其中粮食示范区开挖堰塘30亩,整修灌溉沟渠3000米。5月上旬从杨家湖向粮食示范区注水300立方,有效缓解了粮食示范区的旱情。其他粮食产区,各村也积极开辟水源,通过小型机埠从地下、湖区引水灌溉。另一方面积极和当地水厂衔接,确保全乡饮用水充足。
三、注重效果“三到位”。一是干部到位。乡党委明确要求,全体机关、站所、村组干部一律要求下到各村、组,指导抗旱及做好群众的安抚工作,及时排除不稳定因素。二是群众到位。各村积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不等不靠,积极开展抗旱自救,目前全乡出动抗旱劳力12000多人次,出动大小抗旱设施4000多台,累计浇灌7000余亩。三是资金到位。乡村两级共筹措抗旱专项资金28万元。乡政府投入8万元,对乡管芦荡口机埠进行紧急抢修,更换机电设备,开挖引水渠,更换进水管,疏导抗旱主渠(芦荡口机埠将于近期投入使用,能解决5个村9000多亩粮食生产和部分饮水问题。)。全乡15个村已启动村级机埠28处,投入资金近20万元,对部分渠道进行了清淤扫障。
四、纪律要求“四坚持”。一是坚持主要负责人带班制度。该乡成立了抗旱工作调度组,由书记和乡长亲自带班,全体机关干部分成两班,及时排解抗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抗旱指挥所实行24小时值班,收取、发布全县、全乡抗旱信息,及时收集和通报雨情及各村抗旱情况。三是坚持双休日值班制度。全体机关、站所干部一律取消双休,按照抗旱工作的部署,到岗到位,负责指导所包村级的抗旱工作。四是坚持技术骨干跟班制度。水电站抽调4名技术人员,按照县防汛指挥所“先生活、后生产、先节约、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的用水要求,对全乡的抗旱工作提供技术指导,确保科学抗旱。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