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威廉希尔公司_官方网站

图片
您的位置: 首页 >澧州资讯>部门工作>详细内容

部门工作

完善保障机制 提高救助实效

发布时间:2013-10-28 16:33 作者:谭小红 来源:县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英国威廉希尔公司_官方网站:民政局充分发挥民政职能优势,坚持以民为本,躬行为民实践,诚信高效的推进社会救助工作,从1997年以城市低保为起点开始,历经15年的创新发展,已全面建立起了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为主体,以各类临时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以住房保障、医疗救助、司法援助、教育救助等专项援助相配套,以各项优惠政策相衔接的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越来越多的社会弱势群体得到了关爱和温暖。但是,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完善的今天,社会救助工作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笔者认为,应从“建立党政主导机制、强化部门协作机制、健全监督机制”三个方面入手,着力完善特困群体救助的长效保障机制,让救助工作更加系统化、全面化、规范化,更加充分发挥其“最兜底的保障作用”,最大限度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权益,确实提高救助实效。
        一、建立党政主导机制,发挥政府在社会救助中的职能作用。
    政府要坚持把社会救助作为基本职责,不断强化政府的职能作用,切实做到“三个到位”,为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奠定基础。
    (一)组织领导到位。一是要切实履行政府承担社会救助的职责作用,以提高救助成效、加强规范管理为出发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高效救助,阳光救助,不断加大综合协调管理和财政资金保障。二是要不断健全城乡低保制度,转变救助观念,由传统的城强乡弱救助转变为城乡全面协调稳步推进的大救助,由单一救助转为多维、全方位覆盖救助。三是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变传统的管理型救助为服务型救助。要继续把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规划,列入各级政府的年度绩效考核内容。要加大救助工作综合协调力度,建立起县、乡、社区(村)社会救助工作协调委员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构和工作网络,在现有的县救助局、乡民政办、村(居)委会工作站的基础上,各村、居委会要再增配1—2名社会工作者,作为专职救助工作协管员,负责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财产评估工作。同时,要确保各级工作机构有相对独立的办公场所,按救助工作对象人数比例配套工作经费。
    (二)政策覆盖到位。一是进一步完善各类救助政策,实现救助全覆盖。目前,我们在《英国威廉希尔公司_官方网站:城乡困难家庭大病医疗救助细则》、《英国威廉希尔公司_官方网站: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英国威廉希尔公司_官方网站:城市“三无”人员(无住房、无生活来源、无自理能力)救助办法》, 《城乡困难家庭临时生活救助办法》、《农村敬老院星级服务管理评定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指导下,救助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弱势群体。15年来,县社会救助局救助各类困难救助对象达9万多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9000多户1.5万余人;农村低保对象1.96万户近3万人;五保供养对象7000多人,其中敬老院集中供养对象近2000人,分散供养对象5000余人;医疗救助对象4.8万人,其中城市医疗救助对象1.9万人,农村医疗救助对象2.9万人;“三无”(无住房、无生活来源、无自理能力)救助对象300人;临时救助对象1.6万人。要在现有各项城镇低保、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等政策的基础上,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更加有效的、细化的救助途径,并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加以规范,要将救助对象从低保家庭扩大到低保边缘家庭,教育救助延伸到从小学到大学的全过程,医疗救助的病种要进一步扩大,救助比例和力度要进一步加大。要巩固现有农村“安居工程”的成果,进一步拓展困难群众的危房改造工作范围,加大危改力度,逐步建立危房改造长效机制,彻底解决农村特困群众的住房难问题。
    (三)资金保障到位。救助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资金作保障。历年来,除了积极争取省市上级部门的支持外,英国威廉希尔公司_官方网站: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政救助工作,每年安排足额的配套资金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目前,我县城镇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了243元,超过省市考核指标12元;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达到78元,超过省考核指标13元;五保供养集中供养标准已经提高到了3000元以上,分散供养标准达到2000元,完成了省市考核指标。但要建立贫困群体救助的长效机制,资金的投入力度还需加大。各级政府要按比例做好救助资金的年度预算,并按超出本级救助金的发生额按季度下拨。在综合考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资金划拨额度,确保救助工作稳步推进。
        二、强化部门协作机制,构筑全社会参与社会救助的大格局。
    社会救助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工作,光靠政府唱独角戏是不行的,必须依靠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才有生命力,才能健康有序推进。
    (一)探索建立社会救助保障运作机制。一是要坚持“救”与“助”双管齐下,既要保障困难群众的生存权,又要维护困难群众的发展权。要将实施社会救助的主体落在乡镇基层,着力打造基层社会救助终端管理平台,在各乡镇建立“一个口子上下”的运作机制,即:将社会救助各项政策和资源,从各条线、各部门自上而下在各乡镇“一个口子”进行实施、落实、衔接和整合,救助信息自上而下在各乡镇“一个口子”进行统计汇总,然后反馈到各部门,实现救助对象的全进入、救助内容全覆盖、救助部门全参与,最大限度实现救助资源和救助信息的有效整合,既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力量来参与社会救助,又避免了重复救助和遗漏救助,大大提高救助实效。
    (二)探索建立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要充分发挥部门协调作用,在充分了解消费水平上涨情况和居民收入情况的基础上,一是建立贫困群众生活补贴与物价联动的机制,可以按季度规定,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每超过一定的比例,就为低保对象每人每月补助一定的生活费;二是建立低保标准与物价联动的机制。可以每年年末,由民政、统计、物价、财政等部门,根据全年生活补贴与物价联动实施情况,结合居民可支配收入、社会平均工资、入户抽样调查数据等情况,提出低保标准调整意见,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目前,虽然我县的低保救助标准一再提高,但在消费水平日益上涨的情况下,建立与市场接轨的救助机制,确保救助长期有效,势在必行。
    (三)探索建立救助与就业创业相衔接的帮扶机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将社会救助与帮困难群众就业创业紧密结合起来,变“输血”为增加其“造血”功能,让救助更有生命力,更有效。可以针对不同困难群体的不同需求,建立“一户一策”的个性化帮扶救助政策。联合城建、工商、电力、水电等部门,对城镇部分困难对象有意创业的,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经营场所或给予货物价格优惠,做到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对农村脱贫能力较强的,着重推广结对帮扶项目,实行干部联户,为困难群众提供技术、资金、项目支持,做到宜种由种,宜养则养。对脱贫能力较弱的,可以由政府牵头建设一些动物养殖、蔬菜瓜果大棚等帮扶基地,安排困难群众参加劳作,让他们在基地劳动中增加收入。
        三、健全监督机制,确保社会救助运行规范高效。
    (一)把好救助对象“出入关”。 坚决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则退。
    一是要强化低收入家庭的评估。各乡镇设立低入家庭的专职评估员,负责对申报低保家庭进行财产收入评估,然后交县救助管理局审批。二是改进审批流程。县救助管理局将各申请对象以村为单位汇总,组织乡镇民政所长、村民民主评议小组,进行现场投票评议,当场唱票,按得票数的高低,初步核定低保对象,然后走访调查,将确实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低保范围。二是要实施分类管理。根据各救助对象年龄、身体状况、劳动能力、家庭状况、病困状况等不同情况,将救助对象分类,实施不同的动态管理办法:可以对A类家庭每年复核一次,B类家庭每半年复核一次,C类家庭每季度复核一次,超出低保标准的,坚决予以清退。对已经实施了医疗救助的,严格按现行政策,不再重复救助。
    (二)把好“监督关”,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要建立民情民意调查长效机制,一是开展全员下访活动,安排全体民政工作人员、组织成几个组,分批次、按季度下村到户,走访低保、五保、重大疾病、危房改造、重点优抚等对象,倾听民意,建档建册,拿出对策,解决实际问题。二是通过媒体开辟专栏,当场解答群众疑难问题,通过电话进行民意调查,按时接待群众上访和信访,在社区开辟专门的宣传栏,做到政策公开、对象公开、结果公开、举报电话公开,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按受群众监督。三是定期邀请基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政社会监督员等社会人士参与社会救助的审核、审批过程,进一步提高监督效果,确保救助的公正合理,也确保有限的救助资金真正落到最需要帮助人的手中,让困难群体最大可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湘易办
  • 政府领导
  • 网上信访
  • 返回顶部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