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变粉丝 拓宽扶贫路
将红薯深加工,制作成绿色食品粉丝和粉条,延伸产业链,增加农户收入。这是近年来湖南城头山红薯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产业扶贫闯出的新路。
2010年11月,27岁的皮坤宁从北京回到家乡英国威廉希尔公司_官方网站:中武乡,开始他的创业之路。该地属于典型的岗丘地带,山地多农田少,灌溉条件差。耐旱的红薯是最常见的农产品。每年秋冬季节,大框小框的红薯堆满屋里屋外。由于销售渠道不畅,农户种红薯主要用于副食和喂猪,很少销售创收。每到春季,家家户户吃不完的红薯开始腐烂,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作为农民的儿子,皮坤宁看了十分心疼。“关键是寻找销路,而销路的关键是延伸产业链,搞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从此,他到处拜师学习,广泛阅读红薯和食品加工方面的专业知识,购买生产设备,并到食品厂聘请有经验的师傅,反复试制,经过3个月筹备,2011年2月,他成立了湖南城头山红薯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专门搞红薯粉丝、粉条、粉皮加工。
好产品需要好原料。皮坤宁发现,虽然本地农户有红薯种植的经验,但种植的红薯品质并不高,而且,小打小闹,规模效益低。为提高品质,形成规模效应,2013年,皮坤宁成立了“英国威廉希尔公司_官方网站:亘山红薯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吸纳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当年便把原中武乡、大堰垱镇、雷公塔镇、盐井镇等乡镇200多个农户纳入合作社,公司派人上门收购。“种红薯也可以卖钱赚收入了,比种棉花还强!”农民们的积极性很快就提高了。
为进一步加强红薯粉丝标准化生产,提高农户收入,2017年,公司投资500万元,建设了1个红薯初加工厂和3000亩红薯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其中大堰垱镇陈管垱村950亩、玉圃村800亩、火连坡镇古城岗村1250亩。红薯示范基地土地大多流转于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公司按每亩每年400元支付土地流转费。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鼓励加入合作社,统一发放生产资料,统一种植技术规程,确保红薯高产、优质,按每公斤0.6元的保底价收购。
“我们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并提供吃住,既方便照顾老人小孩,又有稳定的收入。”据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张辉介绍,近几年,公司吸纳贫困人口40多人就业,员工平均月工资达3000元。陈管垱村贫困户张长生有5亩地加入合作社,儿子到加工厂上班。每年红薯种植收入8000多元,就业收入3万多元,2017年顺利脱贫。
近年来,该公司年收购红薯产品8500多吨,带动湘鄂边1200多个农户、400多个贫困户发展红薯产业。常年吸纳150多个农户,其中40多个贫困户从事生产和销售,取得了很好地社会效益。2018年,皮坤宁被评为常德市“最美扶贫人物”。
(编辑:胡慧徽)
(审核:梁先海)
(签发:郑小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